走进幸福家园,宁夏项目地共植“枸杞绿”

新闻要闻 2025-09-15 00:58:38 6

走进幸福家园,走进植宁夏项目地共植“枸杞绿”

探访团成员在宁夏中宁县鸣沙镇项目地栽种枸杞

  在2025年植树月之际,中国绿化基金会“幸福家园——种下希望树”项目邀请捐赠人代表、家园企业代表、宁夏公益平台代表以及媒体人组成探访团,地共前往宁夏中卫项目地。枸杞绿

  项目自2007年发起,走进植科学规划,幸福项目通过生态治理助力地区生态产业发展。家园不仅为农户免费送去优质树苗,宁夏扶持村民发展经济林种植,地共还创造了大量用工岗位,枸杞绿问罪之师网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、走进植农民家庭增收的幸福项目可持续发展模式。2015年落地宁夏,先后在西海固、中卫地区通过种植枸杞,推动“绿色公益循环产业项目”发展,改善当地生态环境,促进区域经济发展,提高农民生活水平。

  十八年来,中国绿化基金会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,吸引超过9000万爱心人士支持参与该项目。先后在甘肃、宁夏、辽宁、云南等地累计种植和养护沙棘树、石崖茶、枸杞林、“晚秋蜜”桃、古茶树等生态经济树种2044万株,绿化荒山16万亩,援助家庭3.8万户。

走进幸福家园,宁夏项目地共植“枸杞绿”

捐赠人寄语

  在中宁县鸣沙镇项目地,农户李大哥讲解枸杞种植要领“三埋两踩一提苗”。探访团成员积极栽种枸杞树苗,挥锹铲土、扶苗填坑,枸杞能在荒漠、盐碱地等恶劣环境中生根发芽,吸附大气中的颗粒物,是防风固沙和改良盐碱地的先锋树种。

  中国绿化基金会项目负责人称:“每一棵树都承载着一份希望,每一片绿都彰显着一份责任。我们将持续联合社会各界力量,借助‘互联网+公益’模式,吸引更多人投身到植树造林的事业中来。”

走进幸福家园,宁夏项目地共植“枸杞绿”

探访团与苏巧云(右一)交谈

  2025年,项目将在宁夏中宁持续推进。枸杞种植给当地农户带来生态和经济双重红利,农户们收入渠道多元,通过售卖枸杞、收取土地流转费、在合作社工作拿薪酬,以及参与枸杞采摘赚取劳务费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在此次探访活动中,成员们走访了多个受益农户家庭。

  43岁的苏巧云,是宁夏中宁县太阳梁乡德盛村人,项目落地后她在家门口从事枸杞相关工作,有了稳定收入,还能陪伴孩子。苏巧云特意穿上一件“幸福家园”马甲,她介绍说,这是参加2023年“幸福家园——种下希望树”项目新媒体培训班时的,一直都保留着。谈到培训,苏巧云说她曾羡慕短视频平台上的带货主播,培训后,自信心大增。“学会了短视频和直播技能,虽然直播带货还有难度,但我会努力练习,希望通过直播把咱们的枸杞及其他产品卖向全国。”

  中国绿化基金会项目二处处长黄红介绍,近年来,随着自媒体时代的蓬勃兴起,基金会深入调研,并充分倾听农户反馈,积极开展了多场电商与短视频培训,为农户发展赋能,使得他们能够借助直播等多元形式,获取更为丰厚的经济收益。后续,基金会还会组织种植及抚育技术培训,开展电商与短视频培训,助力农户增收。

  探访团还深入枸杞苗木基地,了解苗木培育工序。项目提供的枸杞苗木优良,经科学选育,耐旱抗盐碱,果实品质好。此外,探访团前往枸杞产品加工厂和交易中心,了解到宁夏大力推动枸杞产业发展,“幸福家园——种下希望树”项目地的枸杞也在此交易。

  在中卫,探访团到访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,治沙专家唐希明介绍治沙技术并指导扎麦草方格。腾格里沙漠曾危害严重,中卫历经努力实现“人进沙退”,植被覆盖率大幅提升。2016年起,项目在中卫助力荒漠化治理,改善生态、带动经济发展。

  从一棵树到一片林,从一片绿到一方富。“幸福家园—种——希望树”项目,正以脚踏实地的行动,诠释着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深刻内涵。(光明网记者 钟蕾蕾

[ 责编:杨帆 ]
本文地址:http://chaoyang.mk588.com/html/69f6599865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经济光明论丨上半年我国能源保供能力全面提升 绿色低碳转型呈现多个亮点

“大麦+大豆”复种模式取得突破性进展

全球医疗科技顶流齐聚 第91届CMEF医博会在沪启幕

看,河南如何扛稳粮食安全重任

博物馆和美术馆可以“打通”吗?

友情链接